"); //-->
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等诸多性质都会影响扫描电镜下的成像效果,以下是具体介绍:
一、物理性质
1、导电性
对于导电性良好的材料,如金属,电子束轰击材料表面产生的电荷能够迅速传导散逸,使电子束稳定地与材料相互作用,从而获得清晰、稳定的图像。
而导电性差的材料,如陶瓷、高分子材料等,电子束照射后会在表面积累电荷,产生电荷积累效应,导致图像出现畸变、模糊,甚至无法正常成像。
2、表面形貌
材料表面如果是平整光滑的,电子束在表面的散射和反射较为规则,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产生和发射也相对均匀,成像效果清晰,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微观结构。
若材料表面粗糙不平,电子束与表面作用情况复杂,不同位置产生的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数量及角度差异大,会形成明暗对比强烈的图像,虽然能突出表面的起伏特征,但也可能使一些细节难以分辨。
3、磁性
对于非磁性材料,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受到磁场干扰,能够按照预定路径扫描材料表面,成像正常。
磁性材料内部存在磁场,会使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,导致图像失真、分辨率下降。
4、密度
密度大的材料,如重金属材料,对电子的散射能力强,背散射电子产额高,在图像中显示为较亮的区域,图像对比度较高。
密度小的材料,如一些多孔材料或低密度的高分子材料,对电子的散射能力弱,背散射电子产额低,图像中显示为较暗的区域,图像对比度较低,细节可能不易观察。
二、化学性质
1、元素组成
不同元素对电子的散射能力不同,原子序数大的元素,如金、铅等,对电子的散射能力强,背散射电子产额高,在图像中呈现出较亮的衬度。
原子序数小的元素,如碳、氢等,散射能力弱,背散射电子产额低,图像衬度较暗。因此,材料中不同元素的分布会在扫描电镜图像中形成不同的衬度,影响成像效果。
2、化学稳定性
化学稳定性好的材料,在电子束照射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构变化,能保持原始的表面形态和结构,成像稳定、可靠,能真实反映材料的微观特征。
化学稳定性差的材料,可能会与电子束作用产生化学反应,如氧化、分解等,导致表面形貌发生改变,产生伪像,影响对材料真实结构的判断。
中图仪器扫描电镜通过加装各类探头和附件,满足用户的拓展性需求,这使其在材料科学、生命科学、纳米技术、能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中图仪器扫描电镜现场随机进行70000X倍成像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